钱前代表:
加强品牌建设,让粮食真正帮农民增收
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、农村增活力、农民增收入,并强调要“保护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积极性”。针对怎样才能让粮食生产者,尤其是主粮的生产者获得更多增值收益的问题,全国人大代表、九三学社社员、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究员钱前建议,要加强水稻、小麦、玉米等粮食类农产品的品牌建设,大力推动农民增收和粮食产业竞争力提升,“比如大家都知道东北大米好吃,但除了五常大米,东北还有大量优质大米,却没有形成好品牌”。
钱前认为,要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为核心,推动农业生产的绿色发展和科技创新,全面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,并加强品牌农业的打造。让真正的好产品卖上好价格,才能让农民获得更多收入。
钱前提出,粮食类农产品的品牌建设,是推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、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关键环节,要在政策体系、市场推广、绿色发展理念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,在全球竞争中提升我国粮食类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,推动农民从中获得实质性增收。
钱前表示,许多企业虽然有所尝试,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市场营销体系和标准化体系,品牌推广效果不显著。再如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,知识产权保护的水平是影响我国粮食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,更加完善的保护才能让品牌越做越好,还可以形成示范效益,让更多农业企业愿意下大力气研发培育更优质的产品,发挥优质粮食产品助农增收的效果。相反,如果保护力度不够,会造成已有品牌的利益受影响,进而影响种粮农民的收益。
雷军代表:
国产品牌全面崛起的时代已经开始
全国人大代表、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在北京市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表示 :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时代开始了,国产品牌全面崛起的时代开始了。这一观点不仅是对小米 15 年发展历程的阶段性总结,也折射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深层逻辑。
雷军表示,近日在巴塞罗那的世界移动通讯展上,展出的小米手机引发了欧洲用户的大量追捧,这说明中国产品的全球影响力正在显著提升。
丁世忠委员:
国货品牌承担起消费升级的重任
政府工作报告将“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”列为2025年重点任务。全国政协常委、全国工商联副主席、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表示,近年来,消费升级方兴未艾,在“晋江经验”指导下,众多国货品牌通过科技赋能,在供给侧创新发力,承担起消费升级的重任。
丁世忠认为,应从供需两端提振消费,扩大内需,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:第一,国货品牌要心无旁骛做好产品,主动承担起从供给侧更好满足群众消费升级需求的重任;第二,通过政策赋能优质国货品牌的方式进一步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,以“质价比”为抓手提升国货品牌意识,助力更多质优价实的国货品牌成为消费者的第一选择;第三,加大市场监管特别是网络平台监管,加强知识产权和消费者权益保护,严厉打击相关违法犯罪行为;第四,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,加强社会保障,改善预期。
周云杰代表:
中国品牌赢得全球用户认可
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“代表通道”上,全国人大代表,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、首席执行官周云杰用“坚守、创新、共赢”三个关键词回顾了海尔全球化历程,揭示了中国品牌赢得全球用户认可的核心要素。
周云杰说,科技创新是一个品牌能否立足世界的关键变量。一个企业要走向世界,必须锚定科技创新这个基点,不断地‘寻尖’‘拔尖’,才能真正成为‘顶尖’,不断对国际标准实现突破。如今,海尔已在全球建立十大研发中心,推出200多项原创性产品,牵头制定100多项国际标准,引领全球家电的科技创新。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家电创新的佼佼者,全球每10件家电专利中就有7件是来自中国。
周云杰表示,数字化浪潮中,海尔向高端化、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,融入当地文化实现生态共赢。正是这种生态共创,使海尔的海外业务占比达到53%。人工智能是中国企业的时代机会,未来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不断创造出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。